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系统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重点阐述了促进分级诊疗和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各项举措,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国家正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省域内人口较多的地市和基层延伸和下沉。目前,全国已设立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建设或已建成。城市公立医院对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口支援帮扶已成为制度性安排,让上级医院专家能够到患者"家门口"提供诊疗服务,极大改善了医疗资源分布的均衡性。
促进分级诊疗,提升服务连续性
在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方面,多项措施成效显著:
l 预交金改革全面实施,有效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l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已在338个地市(州、盟)实现,覆盖超过200项医学检查化学项目;
l 医联体建设全面推进,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
l 2199个县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l 2024年全国双向转诊人次达3600万,较2020年增长46%;
l 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服务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改善就医体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改善就医体验方面,我国医疗系统取得显著进展:
l 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l 5500多家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
l 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推广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
l 83%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日间手术;
l 4000多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上门护理项目;
l 互联网医院发展至3756所,2024年互联网诊疗人次达1.3亿;
l 99.5%的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98.4%的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已能提供儿科医疗服务。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批复
国务院近日批复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旨在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方案明确了"两步走"目标:
1. 到202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更加合理,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卫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力争居民15分钟内可达最近医疗服务点;
2. 到2030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数智化水平显著改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协调机制建立
国务院已成立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协调机制,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该机制将因地制宜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坚持公益性导向,使公立医院在服务群众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银江技术:赋能医疗新基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此次发布会描绘的医疗健康领域发展蓝图,与银江技术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作为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实践者,公司深耕数字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和iMedX智慧医疗集成协作平台,全面助力医疗机构实现数据互通、业务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
公司打造的银江通明健康智慧分析研判辅助平台,基于AI大模型技术,能够处理多模态医疗数据,为临床决策、疾病预测提供有力支持。在智慧门诊、影像诊断、智慧体检等场景的应用,将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效率。
公司与山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创新中心展开战略合作。通过整合银江的HealthGPT医疗大模型、智能终端设备与中心的创新细胞治疗技术,双方共同构建个性化精准医疗解决方案,为心衰、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重大疾病患者提供从精准诊断到靶向治疗的全链条服务,推动精准医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公司基于5G的老年慢病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和公共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积极响应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力强化基层公卫体系。公司与中铁建工等大型建设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数实融合"新范式,参与智能化医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从信息化到"智慧建设"的延伸。
公司与华为在大数据底座、算法算力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出数字健康联合解决方案,正不断开拓创新应用场景。双方共同打造的国内领先“AI+智慧化研究型病房”,内置智能算法将毫米波雷达等前沿感知技术与华为云底座深度融合,通过输液袋实时传感器监测、毫米波雷达精准采集生命体征、智能预警跌倒/离床/走失等功能,实现对患者呼吸、心率、体动等生命体征的24小时连续精准监测,保障患者安全,减轻医护人员巡房负担,让医疗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未来,银江技术将继续秉承"推动智慧医疗进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使命,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贡献科技力量。
扫一扫 关注银江公众号
关注投资者关系公众号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西园八路2号 银江技术总部
版权所有 © 银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浙ICP备091092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