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GB/T 29192—2025《城市交通流信息采集与存储》国家标准,将于12月1日起实施,全面替代已实施十余年的2012版标准。银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参编单位之一,携手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福建理工大学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南京理工大学 等单位,共同为智慧交通行业建立新规范。
本次标准修订是智慧交通数据领域的一次重大升级,从单纯“流量采集”扩展为“流链闭环”,新增基础信息、气象环境、拥堵预测、出行时间等8大类200余项指标,实现从“感知—研判—预测—服务”的全流程覆盖。
——让每一辆车、每一条路的“心跳”都有标准可循——
数据维度从“流量”扩展到“流链”
新标准将信息采集范围从单一的车流量数据,拓展到包含道路基础信息、实时监测信息、预测信息在内的完整数据链。这一变化使得交通数据能够更全面反映城市交通运行状况,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存储规范从“可用”提升到“可信”
标准明确提出20%~30%弹性扩容、异地容灾、国密算法加密等要求,确保海量交通数据“存得久、算得快、用得安”。这一升级为智慧交通系统的大规模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
车路协同从“试点”走向“规模化”
通过统一车道级编号规则、毫秒级时间戳、厘米级定位精度,新标准为自动驾驶、信控优化、MaaS出行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普通话”,将有力推动车路协同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公司早在标准制定初期就已同步开展技术预研和产品适配工作。目前,公司全线智慧交通产品已完全支持新标准规定的交通流信息分类体系和统一描述属性要求。在数据采集层面,银江多源交通流检测设备已实现对新标准中规定的车流量、车速、车头时距、时间占有率、空间占有率等关键参数的标准化输出。
特别是在车道级编码方面,银技术自主研发的交通物联网平台已全面采用标准中规定的16位车道编号结构,实现对交通要素的精细化标识与管理,为智慧交通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针对标准第9章"信息存储"提出的要求,公司已构建了完善的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交通大数据平台支持横向扩展架构,可满足标准要求的20%~30%冗余空间预留,具备动态扩容能力。在数据安全方面,公司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和实时网络流量监测机制,完全符合标准中对存储安全的技术要求。
在数据备份方面,银江智慧交通云平台已实施全量备份与增量备份相结合的策略,并建立了异地备份中心,确保交通数据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与高效利用。
公司基于新标准要求,对交通拥堵研判与治理方案、交通事件快速处置方案、信号优化控制方案、出行信息服务方案等数十项现有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进行了全面升级。在交通流信息采集方面,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支持从基础信息、监测信息到预测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数据应用层面,银江城市大脑平台能够基于标准化交通流数据,实现拥堵研判、事件处置、信号优化等智能应用。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银江技术多年来持续投入智慧交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标准建设,已形成涵盖"感知—研判—治理—服务"的全链条能力。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将创新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推动整个智慧交通产业的技术进步。此次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是公司技术实力的体现,进一步巩固了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品牌与行业双重影响力。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有效解决当前交通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数据格式不一、共享程度低、开发兼容性不足等问题,对推动产业互联互通、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技术推动标准,标准引领发展"的理念,深度参与智慧交通、城市大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推动行业向规范化、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为交通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更多银江智慧与银江方案。
扫一扫 关注银江公众号
关注投资者关系公众号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西园八路2号 银江技术总部
版权所有 © 银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浙ICP备091092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