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聚焦
AI产业赋能四维攻坚
近期发布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三次提及人工智能,在延续"人工智能+"行动的基础上,呈现四大升级:
1.应用深化:从技术融合转向垂直场景攻坚,重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AI医疗设备等实体产业应用,重点突破30+细分行业大模型研发,打造智能质检、精准农业等标杆场景,以垂直领域技术攻坚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
2.基建强化: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设立"东数西训"专项工程,推进算网融合发展,增强算力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支持数据中心集群间网络及云边互联等建设,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数据中心集群间网络直连以及与应用、数据集聚地区的对接。
3.生态革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经济、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多场景应用,防止市场“碎片化”,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应用良性互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加快商业落地,满足百姓智能生活需求。
4.场景规模: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这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将得到进一步拓展,通过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速技术的落地和推广。
2025年《报告》更聚焦于“大模型+垂直场景”的具体应用,政策导向从单纯追求技术突破转向AI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深度渗透,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着重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包括产业赋能、终端应用等方面。
主动拥抱AI时代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而至,如何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抢占战略制高点?作为国内首个提出智慧城市理念的先行者,银江技术以"数据+算力+算法"三位一体战略架构,正通过六大核心举措构建AI产业生态闭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战略响应:深度融入国家AI发展蓝图
公司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行动指南,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体系。依托多项AI核心专利和软著认证,实现城市大脑系统升级,智慧交通系统已覆盖全国300+城市,数据治理平台处理能力强悍。
技术突破:大模型重塑产业智能范式
公司自主研发的"通明大模型"实现三大技术突破:多模态融合精度提升,推理速度较行业基准更快,训练成本降低。在大型国际会议交通保障中,该模型使交通信号优化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提高路网通行效率;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影像分析准确率。目前已在多行业落地百余个应用场景,形成"算法-场景-产业"的创新链条。
城市进化:构建全域智能治理体系
通过AIoT平台整合8大类城市传感器数据,构建"感知-决策-执行"智能闭环。在城市治理中可实现对危险源的自动识别、事件自动派单、缩短灾害响应时间。公司主研发的 Enloop智能中枢具备同时接入10W+物联网设备,每秒处理5W条指令的能力,真正实现城市运行"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人才引擎:构筑金字塔式创新梯队
公司构建"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基地+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三级人才体系,设立专业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和研发团队拥有交通、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高精尖的IT技术人才。银江技术携手浙江大学共建“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
生态共建:打造AI产业共同体
公司构建"1+N"产业联盟生态,已与华为、中车、浪潮信息、安恒信息等业界领先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聚焦数字化转型、城市治理、AI场景应用、数据安全等方面深度合作,合力推动数字城市产业和AI技术高质量发展。公司领数中枢平台已沉淀大量数据模型,数据治理效率快速提升。在杭州建设的智算中心算力达200PFlops,支撑城市级AI应用,形成从芯片适配到场景落地的完整生态链。
未来布局:抢滩下一代AI技术高地
公司以“技术突破+场景深耕+生态共建”三维战略,构建下一代AI技术高地,既瞄准数字孪生、AIoT融合感知等前沿领域,又通过智算中心与垂直场景夯实商业化基础,积极构建数字中国建设的智能基座。当城市开始思考,当数据产生智慧,公司作为拥有30年技术积淀的领军企业,正在用算法重新定义城市进化论。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人工智能定位为国家战略性竞争力的核心支柱。在政策引领下,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助力智慧城市建设,驱动科技创新。银江技术将抢抓时代机遇,乘AI之风,赴智慧未来。
扫一扫 关注银江公众号
关注投资者关系公众号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西园八路2号 银江技术总部
版权所有 © 银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浙ICP备09109232-1号